欢迎访问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马拉布访问我系马哲基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2-09浏览次数:2439

讲座现场

与中心研究员座谈

参观中心文献档案馆

2013年11月18-22日,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英国金士顿大学教授马拉布(Catherine Malabou)女士对我系马哲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期间,马拉布教授与中心研究员进行了多次学术座谈与交流,做了两次学术讲座,其中一场是马克思论坛,为中心乃至全校员工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哲学阐述。
   访问期间,在中心主任张异宾教授的带领下,马拉布教授还参观了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典藏展览馆,具体了解了中心外文资料收集和数字化的情况。在与中心研究员的学术座谈中,就中心研究成果和方向、对当代法国思潮的判断和解读等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员工,马拉布教授被视为是继波伏娃之后、法国最具思想原创性的女哲学家,以她的“可塑性”(plasticité)概念重新诠释了辩证法、女性主义等哲学主题。她也围绕着这一具有丰富内涵、多重可塑的“可塑性”概念,为中心乃至全校师生带来了两场学术讲座。在第一场题为“一个世界还是两个世界?——历史及其哀悼的过程”的讲座中,马拉布教授从巴丢在《世界的逻辑》的“只有一个世界”这一句话出发,重新阐述了她对当代全球化的世界的本质理解。她主要从佛洛依德心理学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中,重新挖掘出了哀悼这一概念,认为我们当下对世界及其历史的理解应该离开同一性的统治、而通过“可塑性”进行成功的哀悼,即在遗忘和保留、修复和前行之间寻找到正确的比例。在第二场讲座中,马拉布更是直接以“可塑性”概念为中心。张异宾教授主持了全场讲座。在这场讲座中,马拉布教授主要是从当代的细胞生物学、再生医学对于超差异化的修复和再生的科学证明获得灵感,将可塑性的三重不同含义——塑形(forming)、爆破(explosion),治愈(healing)——通过凤凰、蜘蛛与真螈三种复原范式,融入到了对黑格尔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她自己的后解构思想之中。讲座提问环节中,各个专业的员工从哲学思想、语言主义等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提问。
    此次马拉布教授对中国的学术访问,带来了法国当代最具创造性的哲学思想,也推进了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国际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