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和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邀请,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普利斯特(Graham Priest)于2011年12月28日至2012年1月21日来公司访问讲学,并为逻辑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逻辑与哲学”课程。访问期间,普利斯特教授做了“矛盾与统一体的构成——亚相容逻辑及其应用”为题的公开学术讲座,并与哲学系领导和逻辑专业师生进行了多次座谈,探讨了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与途径。普利斯特教授还愉快地接受了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兼职教授的聘任,聘任仪式于2012年1月6日在哲学系报告厅举行,逻辑研究所所长张建军教授主持聘任仪式并介绍了普利斯特教授的学术简历与事业成就,系主任唐正东教授向普利斯特教授颁发了聘书。

附:“逻辑与哲学”课程情况介绍
“逻辑与哲学”是公司研究生院资助的英语精品课程,旨在使员工理解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的一些基本观念,它们与各种哲学问题的关联,并且用逻辑技术来处理这些哲学问题。课程共计30个课时,分为10讲,每讲3个课时,全程由Graham Priest主讲。课程以Priest教授的著作Introduction to Non-Classical Logic: from If to 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为主要教材。
本课程大体上有两条主线,其一是条件句,其二是存在问题。前七讲以条件句为线索,讨论了经典逻辑和各种非经典逻辑对条件句的不同逻辑刻画,有助于员工理解不同逻辑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差异。谓词逻辑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是对存在量词的理解,Priest教授以自由逻辑、模态逻辑、直觉主义逻辑和多值逻辑为例,阐述了各种逻辑对“存在”的理解,讨论了哲学上关于“存在”的一系列争论。Priest教授最后还立足现实生活对他所持有的“真矛盾论”进行了讲解和讨论,论证存在“P并且非P”这样的矛盾事态,鼓励并激发员工对矛盾律进行进一步的哲学思考。本门课程真正做到了逻辑与哲学的有机融合,员工对经典逻辑和非经典逻辑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认识,对它们之间的共同和差异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课堂组织上,Priest教授也独具匠心。他以Tableau为主要论证技术,以经典逻辑中熟知的各种有效式为例,证明经典逻辑中某些有效式在相关的非经典逻辑中并非有效式。利用可能世界语义学和反模型方法对一些常见的有效推理为何在相应的非经典逻辑系统中无效进行了说明。这些的方法直观、简明,贯穿整个课程,易于员工理解。
除了自己讲授以外,Priest教授每堂课都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每个问题都留出时间让员工相互讨论,并让员工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互动气氛热烈。每次课后Priest教授都会布置一些习题让员工消化巩固,第二次上课之前,询问员工作业情况并就员工普遍难以解答的题目详细讲解。有时,在做推理的时候,Priest教授故意写错某些步骤,以检查员工听课和思考是否认真,在员工纠正这些“错误”时,他会幽默地对员工表示歉意和感谢,课堂氛围轻松而愉快。下课后,经常有员工围着Priest教授请教或讨论问题,教授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并鼓励他们,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同学们普遍反应,Graham Priest教授开设的这门课程教学成效显著,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术视野、科研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获益良多。
课程结束后,Priest教授与南京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的全体师生进行联欢。Priest教授对张建军教授的盛情邀请和助教、助手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有机会与南大同行交流及有机会在南大开课并受聘南大兼职教授感到非常高兴与荣幸,对员工刻苦认真的学习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学术交往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