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   

伦理学专业公司产品方案 [2014修订版]

发布者:季林发布时间:2011-03-18浏览次数:2256

伦理学专业公司产品方案010105


一、培养目标

思想道德方面:本专业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团结敬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立志把自己的理论研究献给祖国的现代化事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伦理学领域的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在专业研究领域应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专业研究与教学的能力。学位论文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上,应当具备较高的研究基础,并具有独立承担本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符合学术创新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都应达到相应的水平。


二、专业介绍

伦理学学科点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本学科点是全国较早恢复伦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学术单位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就在哲学专业本科生中系统开设了伦理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本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硕士点,2000年下季开始招收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郭广银教授为带头人的、实力较强的团队队伍,确立了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伦理学理论与应用、传统伦理与道德教育等三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鲜明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将理论研究、史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强调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立足实践、服务现实、面向未来。

本学科治学严谨,研究视野开阔,是国内伦理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28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课题,主要学术骨干和研究人员发表学术论文180篇,出版学术著作26部,获得各类学术奖励25项。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


四、学习年限

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硕士阶段:

 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这三门任选一门)                    (1学分)    

公共外语4学分)

    B类:

哲学动态与评论                             (3学分)

    C类:

伦理学专题研究(核心)                      (3学分)

中国伦理思想史                              (3学分)

西方伦理思想史                              (3学分)

 D类:

公民道德建设专题研究                         (3学分)

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史                         (3学分)

中国伦理思想原著选读                         (3学分)

应用伦理学专题                               (3学分)

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研究                       (3学分)

西方伦理思想原著选读                         (3学分)

跨一级学科选课3学分)

佛教伦理研究


(二)博士阶段:

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

专业外语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专题      

中西伦理比较思想研究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2.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确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其博士培养工作。

3.公共课以讲授为主,基础课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开展学科研究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交叉研究。

4、在读期间,成绩优秀、符合条件者可经个人申请、院系推荐申请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外海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为主)或联合培养(博士为主)的公派职工。

5.研究生的德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由研究生领导小组和导师共同负责。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学单位负责相关课程考试。

2.专业课采取以课程论文为主,选以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补充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员工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课程论文。专业课必须在相应的下一学期规定时间内获得成绩,逾期成绩无效。

3.硕士中期考核: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组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中期考核小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选拔优秀硕士生实施硕博连读,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对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4、博士资格考核:资格考核以考察博士生对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术素养、对专业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鉴别和把握能力、完成博士论文所需要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为重心,同时考察其学风和学术道德。考核通过方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从博士二年级上学期开始,首先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进行预考核,然后是二级学科的正式考核和全系考核。预考核内容以资格论文(或研究综述)为主,要求体现出对所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尤其是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经典研究、前沿动向等的理解和把握。正式考核皆以面试为主,或结合笔试。考核内容及比例为:学位课程的完成情况占30%;开题综合报告占40%;完成的相关学术论文情况占30%。最终以全系为单位,做出暂缓通过率不低于15%、优秀率不高于15%的考核结果,并予以公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暂缓通过的博士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待遇不变,并可在一年后参加下次考核。若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参加三次考核,皆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作肄业处理。详细细节参看《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方案》。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公司产品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选题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题目选定后,研究生要做开题报告,经导师组同意后方可写作论文。论文题目确定后,研究生要写出写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写作任务。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后,在答辩之前必须严格按照《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办理。

所以申请参加硕士答辩同学需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12月中旬提交完整的初稿,并在当月的二年级中期考核时接受初步答辩审核。

所有申请参加博士答辩人员需要在每年四轮固定答辩时间之前三个月提出答辩申请,在预答辩后参加学校组织的送校海家家盲审的抽检。被抽中论文的盲审需获得通过才能参加正式博士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完成,重新答辩一次。

申请硕士学位者对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不做要求;申请博士学位者应发表两篇CSSCI期刊论文(或者一篇CSSCI期刊加两篇CSSCI扩展版期刊论文,或者一篇一流期刊,三个标准满足一个即可,具体要求参见《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适用于2009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完成上述论文指标者,学校方可授予学位。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答辩委员会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质量监测

所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在毕业后,均参加省评估院与教育部组织的两轮论文质量抽查。


十一、参考书目

1.罗国杰主编 《伦理学》

2、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

3.魏英敏 《新伦理学教程》

4、唐凯麟《伦理学》

5.王海明 《新伦理学》   

6、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多卷本)

7.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   

8.陈瑛 《中国伦理思想史》  

9.沈善洪、王风贤 《中国伦理思想史》  

10.朱贻庭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11.《四书》  

12、《老子》

13、《庄子》

14.黄建中:《比较伦理学》  

15.章海山: 《西方伦理思想史》  

16.罗国杰、宋希仁: 《西方伦理思想史》  

17.万俊人: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18.周辅成主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  

19.周纪兰: 《应用伦理学概论》  

20.邱仁宗: 《生命伦理学》  

21.刘湘溶: 《生态伦理学》  

22.王小锡: 《中国经济伦理学》 

23.[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伦理学体系》  

24[英]亨利·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   

25.亚里土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26.罗尔斯:《正义论》  

27.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  

28.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9.莫里茨.石里克《伦理学问题》

30.郭广银主编:《伦理学原理》 

31.郭广银、杨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32.郭广银、杨明:《伦理新论》
33.郭广银、杨明等:《应用伦理的热点探索》
34.杨明:《唐君毅新儒学论集》
35.杨明等:《现代西方伦理思潮》
3
6.杨明:《宗教与伦理》
37.赵华:《众声喧哗:媒介时代的道德流变》

38.赵华:《伦理视域中的媒介传播》

39.张晓东:《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

40.[]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