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下午,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杰出教授、科学哲学中心主任Edouard Machery做客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并在我系举办的“金陵论心(第二回)”论坛上作了关于认知态度的报告:De-Freuding Implicit Attitudes。该论坛由我系陶孝云老师主持,参加者除哲学系师生外,还有其他院系的同学以及东南大学的师生。
哲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主流观点认为态度是心理状态。外显态度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心理状态,而内隐态度是人们一般无法觉知到的心理状态。这一观点呈现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心理世界中意识与无意识相互斗争的图景。作为当前认知科学哲学和实验哲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Machery教授指出,这种态度的弗洛伊德式图景是错误的,态度不是心理状态,而是特质,于是他提出了“态度的特质图景”。
Machery教授的论证从四个层次展开:第一,从态度的弗洛伊德式图景来论述态度本质上就是喜欢或不喜欢,是发生性的。第二,具体介绍了“态度的特质图景”,认为态度是一种特质而不是心理状态,并进一步提出,当态度是特质时,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态度的心理基础的组成部分有可能是内隐的。第三,论证态度的特质图景优越于弗洛伊德式图景,因为根据不同的情境,态度对应的和需要测量的心理基础是不一样的,在间接测量的低关联性、相关性变化和预测的低有效性上,特质图景是符合最佳解释的论证的。第四,论述了六种可能的反对意见并对它们进行了回应。
在论坛的提问环节,大家就认知态度的本质和测试,弗洛依德式图景,特质的概念、基础和本质,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一系列激烈的辩论之后,本次论坛圆满地结束了。